第二百四十九章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梵蒂冈(第2页)


    小国确实相对容易进行改革。
    但大国一旦开始行动,就往往没小国什么事了。
    而且,在真正艰难的处境面前,大国的容错率要高得多。
    郭康当年也算是这个结论的见证者,了解过塞里斯人是如何在一百年间,把世界上几乎所有能尝试的方式,全都试了个遍——换做其他文明,都不是哪个方法更好的问题,而是根本没人能承受这一遍遍尝试的代价,当然也就没条件去寻找更高效的方法。
    文明的巅峰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方式。
    但最为生死攸关的,反而是它在低谷期的表现。
    这种韧性极强的文明,就像一条杀不死的九头蛇。
    敌人只能惊恐地看着它,在不断的攻击下,依然渐渐找回状态。
    而这,可能才是一个强大文明,最宝贵的特质。
    乔安娜虽然还没有经历过,但这种结论,也不是难以理解的。
    “哎,想要一切都从头开始,实在太困难了,尤其是意大利那种地方。”
    她果然叹了口气,说道:“所以我才希望,能找你们帮忙啊。”
    “找我们帮忙也不是最好的。”
    郭康指出:“这涉及到复杂的利益交换,稍微有点差池,就弄得大家都不满意。”
    “要我说,不如你们直接加入罗马算了。
    反正意大利才是罗马故地,认祖归宗,也不算什么丢人的事情吧。”
    “我们这两边,教派都不一样,怎么认祖归宗啊?”
    乔安娜意外地说。
    “教派不一样的人可太多了,这又不是什么事。”
    郭康摇摇头:“罗马是个普世帝国,信什么教,又不影响帝国本身的组织。”
    “我之前和脱欢他们,已经讨论过这种事情了。
    如果埃及那边进展顺利,我们可以考虑重新设立四大牧区。”
    郭康一直很喜欢介绍自己的战略规划:
    “我们这边的君士坦丁牧区,维持目前状态,主要负责管理正教;亚历山大牧区,让哈里担任牧,主要负责管理天方教;罗马牧区,让教宗担任牧,主要负责管理罗马公教。”
    “另外,在东方的安条克,宗教形势很复杂。
    当地既有正教、公教活动,也有很多天方教徒,甚至还有景教和亚美尼亚教会之类的古老教派。
    我们正好可以在那里,设立一个委员会,让他们自行选举牧,共同管理和协调教务,作为‘三教合一’理念的具体试验地。”
    “……”
    乔安娜又愣了愣神,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这样,信徒们能接受么?”
    她惊讶地说。
    “绝大部分信徒,连自己村庄外的情况都不怎么关心。
    只要别把他们喜欢的神父或者阿訇抓走,他们根本懒得理你。
    这些措施规格太高,只要摆平贵族和教会高级人士就行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