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4章 乱作一团很适合形容缺点是已经不知道用了多少遍了


    “我想了解斯嘉丽·诺克斯,这对我前往美国有所帮助。”
    莱曼在日记本上落下几笔,之后靠在椅子上。
    过了得有十分钟,一段完整的介绍才正式出炉。
    斯嘉丽·诺克斯,19oo年至1996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2岁接触厌金主义文章,次年参加集会。
    她的作品从1918年的《荒唐的人们》到1976年的《我的幻想家:乌托邦》,时间跨度覆盖了厌金主义的不同阶段。
    出身小资产阶级的背景使其既同情无产阶级的贫困,又对资本家垄断保持警惕。
    她的早期作品呼应了厌金主义初期“调控物价、平衡收入”
    的温和诉求。
    其思想根基深受厌金主义运动的温和派影响,其创作生涯从社会改良运动到多元意识形态实验进程,其思想始终未脱离三条主线:反黄金霸权,但不反货币、阶级调和论、文学作为启蒙工具。
    “……”
    莱曼思考了半天,才憋出一句:“你要比我更了解这个时代。”
    “我所了解的是死的,你了解的是活的。”
    两方都不约而同的陷入沉默。
    最先开口的是阿尔文:“记录员,你所去的是纽约,而非芝加哥。”
    “我明白,”
    这句话写完,莱曼停顿了几秒:“仅仅是好奇。”
    “一个奇特的理由。”
    对话结束。
    莱曼走出这个还大致完好的旅馆,呈现在眼前的是结束这场巷战后的清扫。
    街道上,秩序部与自由兵团的士兵们散着传单,上面都不约而同的写着一句话“凡持武器反抗政府军者就地枪决”
    。
    于是,两方士兵成了猫,在街道上奔跑着,抓住那些不久前还试图反抗政府的工人,他们依墙而立,在没经过审判的情况下就地枪决。
    他们的尸体堆得高高的,成了一座小山,每一位经过这座小山的人——秩序部士兵、自由兵团士兵,都会干些小偷小摸的动作。
    这场在柏林的血战再次以秩序会的胜利结束。
    这场镇压中,非政府的武装部队——秩序部竟集结了7辆坦克,5架飞机,数以百计的火炮,甚至在波茨坦、利墨里克,还留有大批预备部队,几乎每支部队都有着一个棘手的武器——坦克。
    尽管数量不多,但还是震惊了政府。
    在就近刊登的一篇文章中,里面的内容可以很好的表达政府的情绪:“秩序会能在柏林动用7辆坦克、5架飞机,以及数以百计的火炮,那他们就绝不是只能动用这么点。”
    “他们或许有自己的坦克、飞机、火炮生产车间,拥有着种类繁多的设计图纸,有着完全能够与当前政府对垒的军事实力,甚至在柏林、波茨坦两地,他们有着远政府的民众支持。”
    “他们的讲话深入人心、令人痴迷,他们的军队全副武装、实力强悍。”
    “他们是一个庞然大物,无论对党派还是政府来说。”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