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哨遍(第2页)


    这样的词作,貌似很偏,在特定时间段却最易引共鸣。
    就如一歌,初听泛泛,或在某一刻便泪流满面了。
    提笔书之,也算是与心情相符,苦中寻乐罢了。
    “棣哥……”
    宗沐走了进来,不需要敲门。
    十多岁的少年精力充沛,精瘦了些,也没见着憔悴,自个倒了水咕噜咕噜灌了一通,舔舔嘴唇,说了几句,言简意赅。
    半大小孩瞧着少不经事,平日里嘻嘻哈哈没个正形,看似懒懒的,双脚不丁不八,落在王棣眼里,却是最正经不过。
    二人的关系很微妙,原本算是儿时玩伴,但更偏向主仆(公子哥与书童);玩珠峰三年多,一起随着达叔习武,刀枪棍棒阵前改防什么的,算是同门师兄弟;师成出山,又似(雇)主(门)客……总之,彼此信任。
    笔轻飘飘的点了下来,墨水尚未染开,一个个清爽的字落在纸上,到“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还止”
    而止。
    端详片刻,王棣甚是满意,比适才写的好些。
    这也是历练,处乱不惊呢,养气功夫初见成效,自然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的,加油。
    “王婆……在崇文巷?”
    很劲爆的消息。
    “跑不了……”
    宗沐显得很是兴奋:“守着呢……和你说一声,我这还得过去。”
    王棣慢慢的转动着毛笔,手腕一顿:“方十三呢?”
    宗沐搓了搓手:“在明德巷,苏三他们盯着。”
    “苏三”
    是苏府的侍卫,身手了得,不在宗沐之下。
    有趣的是,苏家侍卫队皆隐去本名,得了主家的姓,以数字名之。
    “明德巷……”
    王棣想了想,哂然微笑,那处街巷与崇文巷相邻,方十三这伙人是要搞事呢,问道:“那王婆不来州衙,怎么反倒去了崇文巷?”
    貌似摩尼教是要借王婆与琴操相熟找机会绑架苏小妹与琴操吧,不在州衙待着,不好行事吧。
    宗沐神采奕奕:“说是在崇文巷有门远房亲戚,先去那边住下,安顿好便来看蔡娘子。”
    苏轼遭受“意外”
    ,凤凰山上的苏家人哪里还待得住,洪水稍退便急急下山进城。
    聂胜琼、蔡云英及小度娘这些个客人也一并来了州衙。
    嗯,杭州名ji琴操既已从良,终于还是用回了本名。
    王棣点点头:“盯紧了,我感觉他们会在这两天动手。”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