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清平乐(第3页)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战成名天下知。
    终于苦尽甘来,当家做主把歌唱……
    宋时的举人虽没有明代的值钱,但也是万里长征行了一半,希望就在前方嘛。
    过了好一会,有人注意到榜单上排在第一的金漆大字,嘟囔着说:“果然是呼声最高的他……”
    那两个字代表的是本科解元,较其它字要大,想不注意都难。
    江宁府多出才子,乃是科举强府,解试前五名必会被点中进士,更莫说解元了。
    也就是说,今科解元是必中进士的。
    虽说文人相轻,不过在众目睽睽的公开场合总得表现出君子的豁达,更何况,解元大有来头,这会儿当极力攀交才是。
    “解元公呢?今科解元实至名归哪……”
    “x兄所言极是,正是众望所归也……”
    “咦,王解元似乎未来看榜呢……”
    “……解元之位乃是囊中之物,看与不看,它都在那里……”
    虽说读书人自命清高,但一旦捧起人来也是花样百出,各种阿谀奉承之词滔滔不绝,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就没重复相似的赞语。
    接着,有人在榜单上现了另一件事,失声道:“一二三四五,了不得,王氏叔侄五人尽在榜上呢……”
    他这么一咋乎,旁人也仔细看那榜单。
    本科共录举人五十名,偌大的榜单上有心找寻人名并不难。
    果然,除了榜单高高在上的那个名字外,每隔几个人名便会出现一个王姓人名,王旉、王桐、王楠,王旁的名字出现在第三十一名。
    也就是说,半山园王氏一门叔侄五人尽过了本科乡试。
    这……可谓是士林佳话也,吾等适逢其会,岂不与有荣焉?
    这些读书人居然没有羡慕嫉妒恨,反而与有荣焉,奇怪么?其实不。
    一来王家的地位极为特殊,王安石、王安礼非止是政坛大咖,更是文坛巨擘,前者自不必多言,后者与胞兄王安国、侄子王雱并称“临川三王”
    ,为王氏家族之骄。
    王氏叔侄五人并进举人,可见其家族文风之蔚然、底蕴之深厚。
    再者,今科主考官是本府通判李节。
    这很关键。
    李某人是不折不扣的旧党人员,虽然不算是中坚力量,在新旧党争中貌似作用不大,但其敢怒怼王安石,痛斥新法种种弊端,狠批王安石为了实施个人政见而徇私枉法,亲小人而远君子,任人唯亲,凡是与其政见不同的或罢或贬统统打压,非臣子所为,更非君子所为……试想,如此旗帜鲜明的“反王派”
    会对王氏子弟大开方便之门?不动手脚针对打压便可称正人君子了。
    是以,王氏下场参加解试的五人通通过关固然是前所未闻,却还真没招引非议之声。
    其实,王旁、王旉都非次参加乡试,但均止步于会试,中举本在情理之中。
    而王桐、王楠则是后起之秀,虽不及王棣,也是素有才名。
    至于王棣,更不消多加介绍。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