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这个题材能过审(第3页)


    听下来,将士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梁三喜的欠账单和爱牢骚的靳开来一定不能被改编掉。
    烈士欠账单的事迹在前线很多很多,这些烈士大多来自沂蒙山这样的革命老区,非常贫困。
    一位来自山东农村的连长,牺牲后战友们从他口袋中掏出一份带血的“欠账单”
    。
    烈士在遗书中嘱咐妻子,万一自己光荣了,不要向国家伸手,用抚恤金还账,并叮嘱妻子在自己牺牲后尽早改嫁。
    因为太穷,烈士的妻子用光了抚恤金,还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头猪以及娘家陪送的嫁妆。
    谢晋听到这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当即向将士们表态,梁三喜的“欠账单”
    不仅不会被删去,而且他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拍好这场戏。
    “你这部写的真实啊。”
    见面会结束以后,谢晋和江弦碰了下就被,看向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敬佩。
    梁三喜的问题,是很多将士的问题,如若不是江弦的观察力细微敏锐,加上他胆大包天,这样的事情,或许谢晋一辈子都不会了解的到。
    “谢导,电影的演员你有什么想法?”
    江弦问道。
    谢晋想了想,“我打算去中戏、北电这几个院校挑选着再看看。”
    “嗯。”
    江弦没吱声。
    在记忆里,《高山下的花环》可是出现了董卓、诸葛亮、司马懿三人同框。
    “选角的时候你应该也回京城了,你要是不放心,到时候也过来看看。”
    谢晋说。
    “嗯。”
    江弦没在这个时候客气。
    对于一些角色,哪怕是导演都很难把握,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容易做出错误判断,但如果是作者来挑选,就一选一个准了,谁是他心目中的那个角色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之后的几天里,谢晋、江弦、李凖三人坐着车,又在边地跑了很多地方。
    凡是他们所到之处,将士们无一不是热情而激烈的欢迎,受到最好条件的招待。
    谢晋和李凖都明白,这份待遇是《花环》这篇带给他们的。
    然而,《花环》所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于此。
    谢晋被多彩的云南看得眼花缭乱,江弦却提出一点问题。
    “山川险峻,拍摄起来恐怕困难很多。”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战争片,战争片就意味着大规模和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
    像是苏俄为了拍摄托尔斯泰的不朽名作《战争与和平》,据说是动用了125万的军队,耗资3000多万卢布,制作成本相当于后世的10亿美元。
    什么概念呢?
    据说《热辣滚烫》拍摄耗费了35亿人民币,拍一部这个影片,大概能拍20部《热辣滚烫》了。
    江弦和谢晋,还有副导演武珍年女士三个人,就拍摄的问题促膝长谈,把所需的拍摄条件模糊的列了一个大清单。
    “老哥,你们上影厂这能负担的起么?”
    江弦看着这个单子问。
    “”
    谢晋眉头紧皱,没有说话。
    江弦见他面露难色,笑了笑,“你先别愁,别忘了,你是戏里的导演,戏外还有个总导演呢。”
    谢晋眼前一亮。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