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o章 电影任务


    五一劳动节的喧嚣刚过,苏青就被杨厂长召到办公室。
    推开门时,聂建军正坐在沙上擦着搪瓷缸子,见他进来便咧嘴笑:"
    小苏啊,咱这话剧刚演完,杨厂长就给你派新活儿了?"
    杨厂长放下手里的搪瓷缸,缸底沉着未滤净的茶叶渣:"
    王局长前天打电话来骂娘了,说咱厂一年两部工人电影的任务,到现在连剧本影子都没有!
    "
    他敲了敲桌面,"
    小苏,你这文艺科长可得上点心了。
    "
    聂建军闻言抬头笑道:"
    老杨,您急啥?咱们小苏脑子活,准有招儿。
    "
    1956年的中国电影业处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阶段,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电影生产由国家统一管理,主要由文化部直属的国营电影制片厂负责。
    工业部作为政府部门,不直接管理电影制作,但在"
    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工农兵文艺方向的指引下,工人阶级参与文艺创作受到鼓励。
    年初时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提出"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鼓励工人业余文艺创作。
    "
    双百方针"
    也提出:允许非专业文艺团体开展创作,工人自编自演的戏剧、电影等。
    苏青有些心虚。
    最近心思全在张秀兰待产和话剧排练上,电影的事儿确实抛在脑后了。
    他刚想开口解释,杨厂长扫了眼聂文军先问道:"
    小苏,电影剧本有头绪没?"
    "
    有……有了!
    "
    苏青边说边脑子飞转,目光扫过墙上的全国地图,突然定格在长江流域——武汉长江大桥!
    想起大桥是去年5月动工,正在如火如荼建设,1957年竣工,这可是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工人阶级的伟大工程!
    "
    杨厂长,聂主任,"
    苏青往前走了半步,语气陡然激昂,"
    我建议拍武汉长江大桥!
    这工程咱工人阶级的硬骨头,拍成电影准轰动!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