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秦氏康愈表谢忱 贾府筹谋启新途


    且说那秦可卿,在往昔一段漫长而煎熬的时日里,被病魔如影随形地纠缠。
    她整日卧于榻上,形容枯槁,眼神黯淡无光,昔日的明媚与活力消失殆尽。
    (那原本粉嫩的脸颊如今瘦得凹陷下去,仿佛一层薄纸贴在骨头上,嘴唇干裂起皮,每一次微弱的呼吸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她时常在病痛的折磨中昏睡,又会在半夜被剧痛惊醒,额头上满是豆大的汗珠,浸湿了枕边的丝)。
    幸得贾府众人齐心协力,犹如坚固的壁垒,为她遮风挡雨。
    不仅是那珍贵无比的药材,仿若生命的甘霖,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她孱弱的身躯,更有贾府上下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恰似春日暖阳,丝丝缕缕渗透进她的身心。
    在这般殷切的关怀与救治之下,命运的天平终于缓缓倾斜,向着希望的一端。
    秦可卿的病情渐有转机,犹如冬日里濒临枯萎的花朵,在春风的轻抚下,重新焕出丝丝生机,身子一日好似一日。
    这日,阳光宛如金色的丝线,透过斑驳的树叶缝隙,轻柔地洒落在大地上,微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秦可卿的好转送上的贺礼。
    秦可卿自觉精神尚可,便在瑞珠小心翼翼地搀扶下,款移莲步,如同弱柳扶风般缓缓往灵堂而去。
    (她身着素色衣衫,脚步虚浮却又带着几分坚定,每迈出一步,仿佛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那苍白的面容上,因久病而略显浮肿,但此刻,眼眸中却闪烁着一丝难得的光亮。
    她微微仰起头,望向灵堂的方向,似乎在心中默默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
    只见她面色虽仍残留着些许苍白,恰似薄霜轻覆,却已不复往日那病恹恹、毫无生气的模样。
    踏入灵堂的瞬间,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香烟袅袅升腾,仿若诉说着无尽的哀思,烛火在微风中摇曳不定,仿佛逝者的灵魂在轻轻叹息。
    秦可卿望着贾敬牌位,眼眶瞬间被泪水模糊,那哀伤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神色满是沉痛与自责。
    她轻轻屈膝跪地,膝盖触碰地面的瞬间,仿佛触及到了内心深处那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双手缓缓合十,如同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口中喃喃低语,那声音带着无尽的悲痛与虔诚:“太爷在上,孙媳可卿罪孽深重,犹如万箭穿心,未能在您生前尽半分孝道,每每思及于此,心中如刀绞一般。
    幸得贾府庇佑,如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如今病体渐愈,往后定当常来灵前祭拜,祈求太爷在天之灵,庇佑贾府阖府平安,顺遂如意,远离一切灾祸。”
    言罢,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潸然落下,瞬间打湿了衣襟。
    之后,在尤氏如影随形的陪伴下,秦可卿移步荣国府,前来拜谢贾母。
    刚一进得贾母房中,秦可卿便疾步上前,那急切的步伐中满是感恩与敬重,盈盈下拜,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眼中泪光闪烁,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声音略带哽咽,仿佛是被压抑已久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的出口:“老祖宗,此次可卿能从鬼门关前惊险转还,犹如重生一般,全赖贾府上下劳心劳力,犹如明灯照亮我黑暗的世界,更仰仗您老人家多次关怀照拂,情深似海,重如泰山,可卿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贾母见状,赶忙起身,那动作虽略显迟缓,却满含着关切与慈爱,亲自将秦可卿扶起,眼中满是疼惜,仿佛看着自己最心爱的宝贝失而复得,轻抚其手,那温暖的触感如同春风拂面:“好孩子,快些起来,你这病好了,便是咱们贾府最大的福气。
    看着你如今模样,我这心里呀,可算是踏实了,就像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秦可卿依偎在贾母身旁,心中暖流涌动,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港湾,暗暗誓,定要为贾府多做些事,以报这份比山高比海深的恩情。
    (她微微侧头,轻轻靠在贾母的肩膀上,感受着贾母身上那熟悉的温暖气息,心中满是眷恋,脑海中浮现出贾母平日里对她嘘寒问暖的画面,越坚定了报恩的决心)
    这边王熙凤听闻秦可卿前来,犹如一阵风般赶忙过来相见。
    一见到秦可卿,她眼中瞬间闪过惊喜之色,那眼神仿佛点亮了整个房间,快步上前拉住其手,动作干脆利落,笑道:“哎哟,你这一病,可把大家伙儿都吓得不轻,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如今瞧着你气色不错,我这心呐,总算是放下了,就像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往后啊,可得好好将养着,莫再让大家操心,你可是咱们贾府的宝贝。”
    秦可卿感激地回握王熙凤的手,那双手虽有些柔弱,却传递着坚定的力量,诚挚说道:“婶子,若不是您不辞辛劳,像不知疲倦的陀螺般里外操持,殚精竭虑,为贾府的大小事务操碎了心,哪有可卿今日?这份恩情,可卿没齿难忘,日后定当效犬马之劳,为您分忧解难。”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