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论道(第3页)


    后来,我的听众越来越多。
    其中有个叫崔勇的,和张童一样,属于我最痴迷的粉丝。
    后来我搬家了,和他俩还成了同路人。
    因为那个时候的妈妈,周末也不怎么休息了。
    她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报恩的事业当中。
    恨不得全年无休。
    因此,每当周末的时候,我就经常会自己在家。
    而张童和崔勇,就总是会跑到我的家中,听我讲各种各样的故事。
    不止是《天龙八部》,因为我看过的书,实在是太多了。
    当时,社会上非常流行一本名为《万事不求人》的地摊书籍。
    其实妈妈也很喜欢看书,而且看的比我还杂。
    像这本“成人版”
    的“十万个为什么”
    ,她自然是要收入囊中的。
    那本书里,涉及到的知识面很杂。
    但最吸引我的,却只有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叫“周公解梦”
    ,属于玄学。
    第二个部分,叫“人身奥义”
    ,属于医学。
    那一年的我,懵懵懂懂,迷迷糊糊。
    第一次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是受到了“人身奥义”
    的影响。
    在诸多医学分支中,无论你掌握与否,都会伴你一生的,便是“生理健康”
    的相关知识。
    虽然家庭与学校,关于这方面的教育,总是遮遮掩掩、晦涩难懂。
    但我们这些孩子,还是在大人们那些欲说还休的表达中,理解到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男女授受不亲,交往要有距离”
    。
    其实,我并不确定我的那些同学们,是否理解到了这一层。
    我只能确定的是,我已经理解了。
    当时的我,刚背诵过一诗。
    这诗,恰好又是陆游写给他儿子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初读时,只觉朗朗上口,未解深意。
    直到,我又听到了“神农尝百草”
    的故事后,方才恍然。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