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防控武器(第3页)


    但加工这些特种钢,咱们那台老掉牙的车床"
    "
    把全根据地最好的十二个工匠都调来。
    "
    陈长安抓起一块炮弹皮掂了掂,"
    告诉同志们,我们每提前一天,就能少牺牲一批战友!
    "
    (3)攻坚克难
    兵工厂最深处的山洞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昼夜不息。
    三十多名精选出的工匠分成三班倒,汗水在煤油灯下闪着光。
    最大的难关是枪管制造——根据地根本没有能够加工长径比如此之大的深孔钻床。
    "
    用老祖宗的法子!
    "
    老锻工李铁锤想出了土办法。
    他们挑选出缴获的日军75毫米山炮炮管,锯成合适长度后烧红,然后用特制的钢钎一点点"
    挤"
    出膛线。
    三十多个壮小伙分成六组,每组五人轮流抡锤,昼夜不停地锻打。
    年轻的钳工小刘在加工闭锁机构时,因连续工作36小时导致精神恍惚,右手三根手指被铣床齐齐切断。
    当卫生员要送他去后方医院时,这个十九岁的小伙子却挣扎着从担架上滚下来:"
    让我看着它完工我爹娘都死在鬼子轰炸中这仇"
    七天后,第一挺样枪终于组装完成。
    测试场上,这尊泛着蓝光的钢铁巨兽让所有围观者屏住了呼吸。
    但随着陈长安一声令下,"
    咚咚咚"
    的闷响只持续了五就戛然而止——炽热的弹壳卡死在枪膛里,差点把射手的脸烫伤。
    "
    后坐力缓冲不足"
    陈长安检查后现复进簧已经变形,"
    需要更强的弹簧钢。
    "
    "
    可咱们最好的材料都用上了"
    老王急得直揪头。
    一直默默旁观的林小曼突然开口:"
    我在北平读书时参观过铁路工厂,他们用多层弹簧叠加来增加弹性系数"
    这个建议立了大功。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