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逛街南方的香蕉(第3页)


    李爱国看到旁边有供销社,进去一打听,还真有椰树香烟。
    这种烟在京城也是大名鼎鼎,使用的是津巴布韦等地区优质的烟叶,还带过滤嘴。
    价格也不便宜,一块二一包,李爱国买了两条。
    打开其中一条,取出三盒,给周克和陈队长每人一盒,自己揣了一盒,其余装在帆布包中。
    陈队长拿过烟沉默了片刻,最终什么都没有说,装进了兜里,指着远处的集市介绍。
    “市桥人将这个交叉点称为‘十字路’,街边卖货的大部分是真正的渔民还有社员。”
    李爱国到集市一看,压根不像想象中的大型市场,反倒有点京城鸽市的感觉。
    一条街两旁摆着摊位的自由市场,连个遮雨棚都没有。
    唯一的区别就是那些摊主们不用担惊受怕,坐在摊位前面,抽着水烟袋扯着闲话。
    市场上有新鲜的鱼虾,各种海产干货,最引起李爱国注意的就是有七八辆架子车上装了堆尖堆尖的香蕉。
    “老陈,香蕉不是到十月份才成熟吗?现在怎么有了?”
    李爱国停下脚步问道。
    陈队长正在帮周克寻觅海产干货,闻言站起身笑道:“香蕉一年四季都能成熟,成熟时间应该是看栽种季节,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
    “原来是这样啊”
    李爱国深深的看了看那一挂挂香甜的香蕉,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香蕉北方农村真的很少见,很多人基本都没怎么见过,大多在市级以上城市才有卖香蕉的。
    去年刘国璋送给了李爱国家一挂香蕉。
    刘光福见到了竟然把香蕉说成是“手指头”
    ,惹得陈雪茹哈哈笑,当场掰了一根香蕉送给了他。
    现在想来,刘光福这货可能是故意的。
    总之,就算是在京城,香蕉也很罕见,价格极高,一般老百姓压根买不到。
    如果把南方的香蕉运到京城,岂不是能够大挣一笔。
    只不过李爱国生性谨慎,很清楚之所以没有人这样干,肯定有原因,还要细细筹划才可以。
    他扭过头也去看向海产干货的摊位。
    陈雪茹虽没怀孕,但是也可以买一些具备美白功效的干货。
    旁边卖香蕉的是羊城郊区大石公社的社员。
    看到有两人盯着香蕉看,生产队长陈大宝激动起来,烟头甩在地上,想要站起身。
    见两人又扭头去看卖海产干货的摊位了,他气得一屁股坐了回去,摸出一根皱巴巴的土烟抽了起来。
    “支书让咱们来卖香蕉,这下好了,每天交2分钱的管理费,足足三天了,总共还没卖掉一百斤香蕉,连裤衩子都赔进去了。”
    旁边一位社员无精打采的说道:“谁说不是呢!
    只是咱也没办法啊,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咱们七八个公社把田全都改成了早香蕉地。
    要是这些香蕉卖不掉的话,咱们都得饿肚子了。”
    “我看啊,上面的领导压根没有调查,拍着脑门子就下了决定。”
    另一个社员气呼呼的说道:“有了成绩是他们的,反正轮不到他们饿肚子。”
    见两人越说越过分,生产队长陈大宝摆摆手说道:
    “行了,上面的决策,不是咱能议论的,还是想想该怎么把香蕉卖掉吧。”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