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古德里安的速度(第2页)
在战争中的理解可谓是入木三分。
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战争这个残酷的舞台上,度往往是决定胜负走向的关键因素。
装甲部队作为一种极具威慑力的强大武器,其拥有的强大火力和卓越机动性,足以在瞬息之间撕开敌人看似坚固的防线。
而要想将装甲部队的优势挥到极致,就必须紧紧依靠度这一利器。
只有以风驰电掣般的度推进,才能如同神兵天降,让敌人猝不及防,彻底打乱他们精心布置的防御部署。
在这样以度为核心的精妙战术之下,敌人往往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反应。
当他们还在慌乱地组织防御时,快推进的装甲部队已然如利刃般直插其心脏,将其防线瞬间击溃。
而一旦敌人失去了还手之力,便如同被折断獠牙的猛兽,再也没有机会组织起有效的反攻。
这种战术不仅能够迅达成战役目标,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的伤亡。
因为在敌人尚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战斗便已接近尾声,自然也就避免了长时间的胶着和惨烈的对抗,大大降低了士兵们的生命损耗。
战事的进展顺利得乎所有人的想象,别说法国人被打得晕头转向,仿佛置身于一场噩梦之中无法醒来,就连德国人自己都有些难以置信,仿佛这一切如同梦幻一般。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a集团军群的坦克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心中隐隐泛起担忧。
他深知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过于冒进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于是,他向古德里安下达命令,要求其原地待命,等待步兵跟进,以便形成更加稳固的作战态势,稳步推进。
林虎认为德军此时已经全面占据上风,法军的抵抗不过是困兽犹斗,毫无意义可言。
当下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
古德里安深以为然,他敏锐地察觉到战机稍纵即逝,一旦错过,可能就再也无法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
于是,他据理力争,言辞恳切地向克莱斯特表达了加前进的必要性。
然而,克莱斯特将军却有着自己的顾虑,他担心古德里安的部队孤军深入,陷入敌人的包围,导致战局逆转。
两人各执一词,克莱斯特将军终究说不过古德里安,无奈之下,只得勉强同意继续进攻。
但他再三嘱咐古德里安,千万不要冲得太猛,务必谨慎行事,以免陷入险境。
然而,此时的古德里安已然杀红了眼,面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赫赫战功,他一心只想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将胜利的果实牢牢握在手中。
他全然不顾克莱斯特的警告,毅然命令部队加前进,直至用完最后一滴油。
克莱斯特事后得知古德里安在一天之内竟然又推进了80多公里,不禁勃然大怒。
他火急火燎地赶到第19装甲军军部,见到古德里安后,便对着他一顿严厉斥责。
克莱斯特指责古德里安不服从命令,擅自行动,这种鲁莽的行为将整个部队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一旦遭遇敌人的埋伏,后果不堪设想。
古德里安却不甘示弱,他坚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以辞职相威胁,坚决扞卫自己继续进攻的决策。
两人互不相让,激烈地争吵起来,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此时,林虎将军也站出来,表达了对古德里安意见的认可,帮着古德里安说话。
这让克莱斯特将军更加恼火,在盛怒之下,他当场就批准了古德里安的辞职请求。
很快,两人的激烈争吵就传到了a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的耳中。
伦德施泰特深知古德里安的军事才能对于这场战役的重要性,是极其重要的,他根本就不会考虑批准古德里安的辞职请求。
同样推崇“曼施坦因计划”
的伦德施泰特,自然明白古德里安渴望战决、扩大战果的想法,但命令的权威性也必须得到维护。
经过深思熟虑,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部队可以以“战术侦察”
的形式继续前进,但军部必须原地不动,并保持与上级的密切联系。
这个方案让古德里安顿时眼前一亮,他对这个安排比较满意。
于是,他留下一个师在附近收集战利品,抓捕俘虏,以此来应付军部原地不动的命令,而另外两个师则如离弦之箭般全向前推进,向着英吉利海峡迅猛扑去,目标直指抄英法联军的后路,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