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数学不是那么简单但也不难(第6页)


    不需要再强调其他的了,数学也讲究一个衣钵传承。
    不只是华夏,全世界都是如此。
    东欧派,苏派,荷兰派,法国派,瑞派,美派……该有的,都有。
    甚至还能分的更细。
    张树文的这个表态,跟乔喻之间即便没有师生之名,但已经有了师生之谊。
    有时候师生之谊,甚至比师生之名更牢靠。
    学生未来真被欺负了,当老师的哪有不出面维护的道理?
    谁还没个护短心理了?自家的天才学生,我这个当老师的当然有权力批评,但你们也配?
    达成一致之际,张树文又忍不住问了句:“不会最后他请教的问题,都要从你这里转一道才会给我吧?”
    田言真笑了,自信的说道:“不至于,他已经是我的学生了。”
    “再见。”
    张树文言简意赅道。
    “不送。”
    田言真点了点头。
    辞别了张树文,田言真心满意足的转身朝着研究中心走去,乔喻还在等着他呢。
    目的全部达到了,既炫耀了自己现的天才学生,还让对方心甘情愿免费辅导自家学生,顺便为乔喻的未来保驾护航。
    ……
    张树文回到华清大学,本想直接回酒店冷静一下,却接到了老人微信来的一条信息,询问研讨会是否结束。
    思考了片刻,他干脆还是先来到了老人的办公室。
    没办法,当年许多事,他得承这位老人的情。
    “回来了。”
    “嗯。”
    “真有那样的学生?”
    显然,老人也很好奇。
    再璀璨的人生,也经不过时间的打磨。
    为什么菲尔兹奖只颁给四十岁以下的数学?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人在四十岁之前才是精力最充沛,大脑最为活跃的时候。
    过了四十岁,哪怕身体依然健康,但脑力却开始衰减的厉害。
    所以四十岁之前没有什么大成果,四十之后,就很难了。
    六十之后渐渐步入老年后更是如此,经过时间沉淀之后剩下的只有经验,这时候搞科研不止是脑力跟不上,精力更是跟不上了。
    大概也只能把希望放在能继承衣钵的弟子身上。
    一个优秀的学生,自然会让大佬们见猎心喜。
    张树文当然知道这种心理,因为他也一样,所以选择回来,当面解惑。
    “是的,天赋惊人!
    我一路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天赋,能在之前没有接触太多相关背景知识的前提下,一晚上就读懂舒尔茨的论文,而且他才十五岁。”
    老人果断说道:“不可能有这样的人,你被骗了。
    我的学生我了解,在作假这方面他很有经验。”
    张树文也很感慨,这师门传承……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