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16
【周ri有事要外出,晚上的一更大概会到凌晨。
还请各位书友见谅。
】
韩冈的声音渐渐在梁柱间消没不见。
没人能想到韩冈只是为了从关西调兵,就要将更戍法提上台面。
所谓更戍,就是禁军逐年更换驻军的地点,一般都是从京城至边州轮戍。
这是太祖皇帝赵匡胤定下来的规矩。
五代之时,节度使执掌地方军政大权,大股小股的军队各自占据一块地盘,收取税赋供养自己。
财权自有,当然也就可以不听朝堂的命令。
有鉴于此,赵匡胤做出来的应对就是两个方法,一个是将不私军,另一个就是更戍。
让将领与军队脱离关系,同时让军队与地方再无瓜葛。
自此之后,天下再不复五代时的混乱。
只是随着承平的时间越来越长,两条祖宗之法的带来的负面效果也越来越大。
将不私军,让领军的将领放在如何为自己找一个好职位,而不是努力训练士卒。
更戍法则随着禁军数量的急剧膨胀,让国家财力无法再支撑下去,逐渐的,以驻泊、就食为名目的禁军就越来越多。
到了如今,早就不复实行多年——就算一直喊着复祖宗之法的旧党,也不见几人要恢复更戍法。
“若行更戍,钱粮哪里来,更戍禁军一年就有半年在路上。
又有多少时间在边州营寨中守御?”
吴充质问着。
“没说要全部轮戍,在河北四路中,各选一将或两将出来。
京营之中,也选取万五到两万上下的兵员,去陕西戍守两年。
这样的调动,钱粮消耗并不大,又可以为京营、河北训练出可堪一战的军力。”
韩冈对赵顼道,“臣之前亦曾建言,将军中因战事而伤残的将校士卒集结起来,用来整训士卒。
一部在关西以战代练,一部则留在驻地,由老卒教之以战,双管齐下,数年之间便能在河北和京营中,为陛下训练出一批能克敌制胜的jg兵强将来。”
赵顼轻轻点头,就算更戍法短时间内不可能复行于世,韩冈给出的变通之法,却是可以快推行。
如果仅仅是西军一家强势,做皇帝的哪会不担心?肯定要掺水掺沙子。
现在韩冈把话撂下来了,赵顼当然想让自己的几十万禁军都变成如同西军一般的虎狼之师——他还打算光复灵夏、收复燕云呢!
韩冈的一番话,也将冯京方才的攻击化解于无形。
他在西军中人缘好、与年轻有为的将领们关系好又怎么样,他现在表现出来的可是大公无私的态度,为整个大宋考虑,并不仅仅看着西军一家的利益。
“再说调军南下之事。”
韩冈前面的一番话,已经让他控制住了殿中议论方向的主导权,“对于河北军来说,调去南方和调去关西,虽然同样是调动,但区别不小。
南方有瘴疠,还要进攻严阵以待的交趾军,而去关西只要守城就可以了,并不用担心疾疫。
如果去询问河北军上下,想必绝大多数会选择去关西。
此乃上驷、下驷之法。
关西守城易,南方攻贼难。
以西军南下,再将河北军西调,虽然中间绕了一道,但比起直接调动河北军要更为合适。”
韩冈一通话说完,露出诚挚的笑容问着吴充:“不知吴枢密觉得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