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满门(第4页)


    这项计划包括定期举办读书会、手工坊以及露天电影放映等活动。
    例如,在一次读书会上,参与者围绕李清照的词作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而在手工坊中,大家则学习如何制作宋代风格的团扇或刺绣图案。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也让宋代文化变得更加贴近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苏允还特别注重利用数字技术扩大教育普及的覆盖面。
    他开了一款名为“宋韵学堂”
    的手机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上面观看视频教程、参加在线测验,甚至与其他爱好者交流心得。
    对于一些地处偏远地区、无法亲身体验线下活动的学生来说,这款应用无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宋代文化的大门。
    (五十二)国际舞台上的新突破:东西方对话
    随着国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苏允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宋代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他注意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但他们往往因为语言障碍或文化差异而难以深入了解。
    为此,苏允决定采取更加主动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2026年春天,苏允带领团队远赴法国巴黎,参加一场名为“东方遇见西方”
    的艺术博览会。
    在这次博览会上,他精心挑选了几经过改编的宋代诗词音乐进行现场表演,并通过同声传译设备让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
    此外,他还设置了一个小型“宋韵vr体验区”
    ,吸引了不少好奇的参观者驻足体验。
    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年轻设计师在试戴vr眼镜后兴奋地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简直令人惊叹!”
    这次成功的亮相让苏允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回国后,他迅制定了下一步行动计划,其中包括与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设关于宋代文化的短期研修课程;同时,他还计划拍摄一部纪录片,记录自己多年来推广宋代文化的历程,并将其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行。
    (五十三)传承之路的延续:家族精神的升华
    时间飞逝,转眼间苏允已经投身于宋代文化传播事业整整十年。
    这十年间,他从一个满怀热忱的年轻人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不仅实现了祖父苏瑞华的期望,也为眉山苏氏家族赢得了无数荣誉。
    然而,面对外界给予的高度评价,苏允始终保持谦逊态度。
    他常说:“我个人的力量有限,真正支撑我的是整个家族世代相传的文化信念。”
    为了确保这份信念能够长久延续下去,苏允开始着重培养下一代接班人。
    他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家族中的晚辈,并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他的引导下,几位年轻的家族成员已经开始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宋代诗词的语言特征,或者借助区块链技术保护相关文化遗产的版权信息。
    与此同时,苏允也始终不忘回馈社会。
    他设立了“宋韵公益基金”
    ,专门用于资助那些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与推广的个人或机构。
    无论是帮助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接触宋代文化,还是支持年轻艺术家完成他们的创意项目,这笔基金都挥了重要作用。
    站在眉山苏氏祠堂前,苏允望着夕阳下的青山绿水,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他知道,尽管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真正的文化传承之路依然漫长。
    正如祖父所言,“真正的文化传承,是让它活起来,动起来,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他,愿意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行,直到将宋代文化的光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