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服从需要上大学(第5页)
毛丫头打造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还要有一个自强自立的价值观。
忆江南慢慢长得比乔老师还高出了半个头,两人成为了亦师亦友的铁杆关系。
原本,乔老师最关心忆江南的恋爱问题,现在要去读书了,又要学习好还要拼事业、谈恋爱也只能继续往后推了。
张科长春节过后就准备搬家了,他转业后担任了某工业局的副局长;四人帮垮台遗留问题一大堆,国家要开始治理整顿了。
据他告知,要实施工业大法、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管理;77年开始会有工资调整,单位会实行产奖和节约奖。
这可是个特大新鲜事,搞运动十年工资福利冻结了十年;过去只讲精神从今以后也开始会有物质刺激了!
初五,有一位老阿姨,从袁州来看望“老东家”
。
五十年代初还是供给制、每生一个孩子,可以安排一个保姆或奶娘。
忆江南出生2个月时,这位3o多岁、名叫张冬莲的农村寡妇,就来到了亿长家当保姆,一干就是15年。
来到忆长家,不许她称老爷太太,要求互相称“同志”
;还告诉她:“保姆也是革命工作,平时我们工作都很忙,家务事情就全权拜托张同志帮忙了”
。
第一次被别人称为“同志”
、她自觉担当不起就主动要求:“你们还是叫我张阿姨吧”
。
自那以后,张“阿姨”
就被人称呼了一辈子,她是全心全意对待忆长一家人的。
她常说“忆长和韦同志待人好,相信我,把这个家和孩子们都交给了我来管,从来就没有把我当作外人”
。
这位个子矮矮,圆脸大眼的张阿姨非常能干。
每天除了买菜做饭洗衣服搞卫生、给孩子洗澡洗头剪指甲理扎小辫、夏天做小褂纳鞋垫、冬天做棉鞋织帽子毛袜手套毛衣毛裤、她还能做的一手好菜、连北方的面食包括面蒸馒头包子烙饼包饺子手擀面,无一不会……没有谁要求她做什么,有一些东西花钱也能买到,可是她就是一刻不停手脚麻利,完全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她成了西江省军区最知名最能干最忠心最令人羡慕的一位保姆。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人人都要斗私批修防修反修,家中请保姆就是剥削阶级思想和习气。
这时,忆家父母都已经退休了,忆长变成了“忆老革命”
;孩子们也都大了,忆江南15岁可以承担大多数家务活了。
张阿姨征求过老东家的意见,最后选择了去袁州军分区,也就是老东家关系最好的柳思骏副司令家,这一干、就是十年。
张阿姨想念忆家的这一帮孩子们了,柳副司令派车把张阿姨送到界西市来的。
忆家顿时就热闹起来了。
看到张阿姨满脸皱纹却还是红光满面慈祥的笑容,忆江南情不自禁就抱住了那个矮矮胖胖的身躯,乐得一直转圈圈;张阿姨一个劲地说着:“头晕头晕,不转了,头晕,快放手”
。
忆江南这才把张阿姨送到沙上坐好,随即就在张阿姨身边坐下来,全家人都围着张阿姨问长问短。
柳思骏副司令是河北人,1937年参加革命,他的夫人黎明是东北人,都是随军南下一路打到西江省,然后就在省军区扎下根了。
他知道韦大姐喜欢养鸡,这次让司机给忆家带来了一对芦花鸡。
那是一对洋鸡、高大威猛,足足有小孩子半人多高、吓得那个调皮的小孙子躲得远远的不敢靠前。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洋鸡,大家都稀罕的不得了,一家人都在围观点评这对威风凛凛的大洋鸡;韦大姐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还是知根知底的老战友最了解她喜欢什么!
过去是张阿姨做饭给全家人吃,现在她是客人,韦同志出手做了一顿饭请张阿姨吃,全家作陪。
张阿姨一直夸赞:“韦同志炒的菜很好吃”
。
“这还是你走了以后,逼得我学会做饭炒菜的,现在我可以帮人家做酒席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