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o章 词语的炼金术
《词语的炼金术》
——论《世界同夜景》中的语言暴力与光的救赎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粤语诗歌以其独特的音韵系统和词汇构成,开辟了一条抵抗标准语霸权的路径。
树科的《世界同夜景》以极简的词汇配置,完成了从物质灰暗到精神光明的辩证飞跃,其语言暴力所达到的纯粹性,令人想起马拉美"
纯洁的、自洽的词语世界"
的理想。
这诗表面上呈现的是夜景的视觉渐变,实则通过粤语特有的拟声词和语气助词,构建了一个声音与光影交织的知觉场域,其词语的重复与变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
音义织体"
。
诗歌开篇以"
灰"
字的五次重复变异,配合粤语特有的语气词"
啫"
,制造出色彩渐变的听觉效果。
这种"
语音象征主义"
手法,与法国象征派诗人兰波在《元音》中赋予字母色彩感的尝试异曲同工。
但树科的创新在于,他将色彩变化过程动态化,通过"
灰到黑啫……"
这样的粤语句式,使色彩转变成为一个可感知的时间过程。
语气词"
啫"
的运用尤为精妙,这个在标准汉语中难以找到对应表达的虚词,既模拟了色彩转变时的细微声响,又暗示了观察者无可奈何的主观情绪,形成了一种物我交融的"
客观主观性"
。
第二节的"
黑"
字六次重复后达到"
墨咁"
的极致,粤语比较句式"
x到y咁"
的结构,创造出色彩浓度的触觉通感。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