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第2页)


    孩子是没有客套和世故的。
    他们不会因为张潮19岁写出《少年如你》《少年的巴比伦》,20岁写出《消失的爱人》,21岁写出《大医》……而对他有任何滤镜或者敬意。
    张潮所有的名声和成就在这个小山村里都归了零。
    在他木木讷讷讲不出一个新鲜的故事时,他就是孩子眼中“不会讲故事的叔叔”
    ,而不是什么“著名青年作家”
    “互联网意见领袖”
    。
    儿童文学,尤其是面向10岁以下低龄儿童的作品,是要用最简单的词汇、最简洁的表达,在近乎“无技巧”
    的状态下,创作出一个富有童真童趣,让孩子不仅爱看,而且爱听的故事。
    爱听又比爱看的要求高了一层,容不得一点佶屈聱牙,甚至连稍长一点的句子写起来都要谨慎。
    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实际上比顶尖的文学家更要稀缺。
    因为童真童趣是一个太容易被丢掉,却很难找回来的心理状态。
    张潮想着想着,忍不住困意,就这么睡了过去……
    “笃-笃-笃。”
    沉闷的敲门声惊醒了张潮。
    他揉着眼睛从床上坐起来,现天已经大亮。
    敲门的是村长,他在门外道:“小张,你的电话。”
    张潮来什雷村住下以后,现手机没信号,就通过村委会的座机告诉给了很有限的几个人自己在哪儿,免得大家担心。
    不过也交代了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别找他。
    他只想躲开忙碌的生活一阵,又不是要修仙。
    张潮披了件外套就下楼了,拿起话筒,刚说了一声“喂”
    ,就听到电话那头传来黄杰夫有些兴奋的声音:“b0ss,你知道我们的电影票房多少了吗?已经……”
    “不想知道。”
    张潮用莫得感情的声调说道。
    “……b0ss,华宜的王仲军联系我了,他提出……”
    “也不想知道——你做主就行。”
    “……b0ss,华纳兄弟把《消失的爱人》剧本过来,你要……”
    “不想看。”
    “……《大医》第一部的版税……《三晋风流》的收视率……邢小姐的……《三体》第二部……”
    “……你看着办……差不了……你让老马处理……大刘自己会写……”
    一句赶一句,堵得黄杰夫听得直翻白眼。
    之前张潮虽然是甩手掌柜,但是对“潮汐文化”
    的展方向与关键节点,尤其是媒体宣传方面,还是亲力亲为的。
    现在张潮好像真不在意这个凝聚他许多心血的集体了。
    黄杰夫这次给张潮打电话,其实并不是有处理不了的急务一定要请示张潮,而是想说动张潮早点回燕京。
    毕竟有张潮在的时候,“潮汐文化”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